儒家思想在當今的意義有對我們當今做公益慈善頗有價值;在人心不古、道德滑坡的當下,重提儒家學說很有價值;可以抵御消費主義和極端發展主義;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,有了厚重的本土文化基礎。
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
第一,儒家的社會理想(小康、大同等)可以燭照我們的社會運行。儒家的慈善文化研究,對我們當今做公益慈善頗有價值。
第二,儒家的人生觀(成人,即成就理想人格)可以引領個人的道德完善。在人心不古、道德滑坡的當下,重提儒家學說很有價值。
第三,儒家的經濟觀念(“君子喻于義”“富庶教”等)可以抵御消費主義和極端發展主義。對于生態文明建設、脫貧攻堅,也有現實意義。
第四,儒家針對君子(統治階級)的勸善學說,可以給“以德治國”提供精神資源,成為正確理解“以德治國”理念的知識譜系。
第五,儒家倫理學,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(如“和諧”“友善”等)的構建,有了厚重的本土文化基礎。所以,我們在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,必須借鑒儒家思想、接續中華文化傳統。當然,三綱五常那一套就沒必要繼承了。
儒家思想對現代的影響
儒家的思想有其值得稱道的一方面。最讓人感同身受的就是,中國人在今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中所展現出的群體凝聚力。這種凝聚力的背后,是千百年來,中國儒家“國家有難,匹夫有責”的情懷。
回想當初武漢告急,在危急時刻,全國各地的醫療工作者,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不懼危險,克服困難,源源不斷地馳援武漢。在這樣的現象背后作為支撐的,不僅是國家的行政命令,更有儒家“以天下為己任”的群體思想意識。
在儒家的傳統文化中,“兼濟天下”是每個讀書人的使命,面對危難時,儒生們幾乎是搶著,或者至少是裝出搶的樣子去承擔“濟世”的責任。
這正應了北宋大儒張載的那橫渠四句: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”。
當然,儒家的這些優點,在有些受崇尚西方自由主義的讀書人眼中,也可能是糟粕文化。他們認為,這樣的思想讓人不再需要獨立精神,是統治者鞏固自己權力的思想工具。是,我們不得不承認,千年以來,儒生們都是在權力中反對權力,在體系中反對體系。
但是,你必須要看到,這是因為儒家受中國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所困。其實,和西方的耶穌基督所倡導的愛相比,儒生的“以天下為己任”,在目標上是一致的。唯一不同的是,西方的救世主只有一個,而儒生們人人都勵志成為救世主。因此,你不能因為走錯了路,就去質疑一個目標的合理性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源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