霸王別姬的故事梗概_霸王別姬歷史故事簡介
在軍旅中度過短暫一生的虞姬是個悲劇人物,極富傳奇色彩。
虞姬的姓名及出身無從考證。虞姬究竟姓虞還是姓姬,曾有紛爭而無從證實。如果稱她姓虞,那么“姬”字,則是古代婦女的美稱,也稱妾,又稱歌舞伎。虞姬,既不是名字,也不是項羽給她的封號。
虞姬是姑蘇人。公元前209年,項羽與其叔父項梁起兵反秦,項羽在下相[1]殺了縣令,領兵打到姑蘇,與虞姬邂逅。虞姬正值妙齡,如同空谷幽蘭,絕代風華,而且善書畫、歌舞,可謂才貌雙全。項羽大喜過望,甚有相見恨晚之感。便日夜將虞姬帶在身邊,日后項羽開始東征西討,于鉅鹿之戰取得大捷,緊接著兵伐秦都咸陽,火燒阿房宮,一舉摧毀了腐朽不堪的秦王朝。
項羽自稱西楚霸王,封十八個義軍首領為王,把漢王劉邦封到關中,那里交通閉塞,以為可以避免劉邦與他爭霸。項羽轉戰南北期間,虞姬始終守在項羽身邊,兩人恩恩愛愛,如影隨形。虞姬分享了項羽“力拔山兮氣蓋世”的大將威風,也分享了西楚霸王創業之初百戰百勝的榮耀。虞姬善良純潔,溫和恭謹,在西楚政權中她除了美貌和美德以外而不為人矚目,更不擔憂會發生什么對項羽不利的事情。然而她卻分擔了西楚覆滅的災難。
此時劉邦卻在關中休養生息,厲兵秣馬,并拜了韓信為大將,幾年功夫,兵強馬壯,攻城略地,將項羽的地盤占去了很多。最后,楚漢決定在垓下[2]決一勝負。韓信深知對項羽不可力戰取勝,只可用智謀贏他。而項羽依仗自己的勇力,忽視戰術謀略,因而兵戎相見伊始,就陷入被動地位。韓信以“十面埋伏”戰術,將楚軍圍得水泄不通,又引誘楚軍沖殺,伏兵四起,大敗項羽。
虞姬多年跟隨項羽在軍旅之中,歷經多場大戰,但垓下一戰之慘烈,是她見所未見。她守在營帳中心驚肉跳,坐立不安。項羽敗陣而歸,心情異常沉重。虞姬百般安慰,侍候他吃酒,睡下。虞姬守在項羽身邊,心神不定,雖說項羽已傳令將士,翌日與漢軍決一死戰,但是楚軍能否取得勝利,誰也說不好。
深夜,營帳外四方傳來楚歌之聲,悲惋蒼涼,如訴如泣。虞姬心中疑惑,又不忍將酣睡的項羽喚醒。
項羽醒了,聽到四方傳來的楚歌聲,驚疑不已,以為楚地已經被韓信占去了。www.shangguwu.com
原來,楚歌是從漢營傳出來的。楚軍將士聽到楚歌,引起思鄉之情,斗志瓦解,紛紛散去,連大將項伯、鐘離昧、季布都乘馬出營而走了,只剩下親兵八百騎守衛著項羽營門。項羽心里明白,決戰已經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了。
營帳外,項羽的戰馬“烏騅[3]”嘶鳴不止呼喚著主人。營帳內,虞姬陪伴著她崇敬愛戀的夫君。項羽百感交集,悵然若失。感慨之下,不禁大放悲歌:
“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!騅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
誦詩之時已然落下悲愴的英雄淚。虞姬隨項羽唱畢,起身為他舞蹈,唱自編的詩曲:
“漢兵已略地,四面楚歌聲。大王意氣盡,賤妾何聊生!”
虞姬有如萬箭穿心,她悲戚地對項羽說:“我生隨大王,死也隨大王,愿大王保重!”趁項羽不備,便拔劍自刎,香消玉殞!
項羽抱著虞姬的尸體痛哭,在美人倒下的地方掘土成墓,英雄淚垂灑在營帳中的土堆上。
【注釋】
[1]下相:今江蘇宿遷縣。
[2]垓下:今安徽靈壁縣。
[3]烏騅(zhuī):項羽的烏騅應該是屬于中國名馬的河曲馬系列,河曲馬作為我國最優良的軍用馬種,顏色以黑色、青色為主。項羽馴服“烏騅”的故事廣為流傳。據說“烏騅”當初被捉到時,野性難馴,許多人都休想騎它,就是騎得上的也頓時被它摔下來。強壯好勝的項羽聽說后便想一試。他馴馬有術,一騎上“烏騅”,就揚鞭奔馳,一林穿一林,一山過一山。這馬非但沒把他摔下,反倒汗流如注,身疲力竭了。
項羽不慌不忙騎在馬上,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干,本想一下把馬壓制得動彈不得,誰知“烏騅”也不甘示弱,拼死掙扎,結果那樹連根都離開了山土,“烏騅”總算被霸王的“拔山”之力折服了,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源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